一个粒子在多个状态之间叠加,直到被观测才坍缩。
生活类比
你去买咖啡时,没决定之前,你同时处于“点美式”、“点拿铁”、“点卡布奇诺”的叠加态。 直到轮到你点单,你才坍缩到其中一个选择。
多维宇宙假说的论述
1
ab=t
证明过程
在我定义的5维世界里面,意识是最难理解的层面。 因此对于N维线段,我提出了多种解释。 最简单的就是上学遇到路霸的问题。你不知道路霸到底什么时候滚蛋,所以你只能打一下122,叫他帮忙联系车主。 或者把问题转换成“等待戈多”难题——你在等公交车,即便车上有定位,大家也只能通过“费米估算”ta到达的可能时间段。
路面距离K的时间换算,受到上下班波峰波谷,节假日,特殊意外等因素的干扰,最终导致大模型的估算只能在一个相对模糊的区间,无法做到像地铁轨道交通这么精确。 路面距离K的时间换算有个浪漫主义表达手法,如果你是一道光,我们相距一光年,那么我们实际的距离或许就是一年。
因此,传统物理学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时间这个最重要的维度。
用时间去计算点与点之间的长度,有个好处,就是可以减少“错误的模拟计算”。 像是2个地球人的距离,目前是用球面公式去模拟,实际上他们可以用微信联系,减少位移所需的时间。
在这种情景下,他们的“距离”可以大幅度缩短,但依旧无法获得一个确切的值,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一起玩手机。
如果用位移的角度去思考两个点之间的距离,用时间去衡量他们的长度,就会发现存在无数个值。 因为你可以选择步行,开电动车,公交+步行混合。甚至于双方完全不动,老死不相往来。
但直到其他人查监控的那一刻,才发现原来你们的距离相差那么远。
表面的距离只是一种外化形式。不确定的时间距离是可以唯一确定的距离。 甚至于对方是否存在都是一个虚幻概念,因为对方存在的依据是基于过往无数次的观测。 但当我们把消息发出去那一刻,其实无法确定对面是否还活着。
结论
兩情若在長久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